2016年01月08日
2016-01-08 来源: 中国商网-中国商报
字号: 小 大
核心提示: 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在北京公开发布。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评述报告撰写制作了“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英文报告”,同期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和商界人士发布。
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在北京公开发布。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评述报告撰写制作了“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英文报告”,同期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和商界人士发布。
自2015年10月以来,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包括中国商报记者在内的170多位宏观经济和商贸流通业专家委员,经过两次研讨和评审会议,两轮征求与反馈意见,组织专家撰写,最终形成了2016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及评述报告。
新常态下市场销售增幅持续放缓,消费需求对GDP的拉动作用仍居首位
2015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1月至9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达到了预期调控目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4%,快于第二产业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1.4%,比2014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2014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分析2016年所面临的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投资和出口增长依然乏力,GDP增速将继续回落。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大环境下,明年消费品市场增速也将继续回落。但是,面对目前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和出口下降的情况,为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在继续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将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预测201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增速虽有回落,但回落幅度进一步收窄,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较快的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0.2%左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提高。
政府扶持流通业文件密集出台,政策“含金量”及实施力度期待增强
2015年,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流通业改革发展的文件,政策“含金量”及实施力度增强,表明了政府对内贸流通业的高度重视。
专家认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针对流通业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是商贸流通业的重大利好。同时也应指出,前几年支持流通业发展、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的政策出台后,仍存在落实不到位、政府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应当在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消费环境,以及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要严格认真贯彻执行。
广大流通企业期待,2016年及整个“十三五”时期,国家出台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线,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流通秩序,强化诚信建设,切实把现代流通业打造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贡献更大力量。
“互联网+”推动零售业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形式多样
2015年,商品流通业格局变革创新显着,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融合互动,变得更加密不可分。2015年1月至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29484亿元,同比增长34.6%。
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社会范围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2016年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比2015年更快,带动电子商务及整体零售市场的发展,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O2O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尝试更加多元。(二)消费者意识明显上升,主导零售市场。(三)消费逐渐向移动端渗透。(四)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总之,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将为市场营销带来更多机会。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零售商在考虑企业变革的同时,不应随波逐流,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要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无论如何,零售的本质还是借助信息和技术的发展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中获益。把消费者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获得他们的认可,都是企业的首要考虑。
实体店销售放缓关店调整持续,全渠道转型升级迎来拐点年
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仍然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便利店业态是2015年逆市增长超过20%最靓丽的实体零售板块。各个业态分化的业绩表现也决定了实体店铺的拓展在2015年仍呈现出“关多开少、大慢小快”的局面。
在困难面前,实体零售企业普遍在以内部挖潜、探索回归商品和服务本质的转型升级来应对“新常态”下实体零售业增速的放缓,并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另外,O2O全渠道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商报研究院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已有85%的企业开始涉足电商,零售业O2O全渠道从概念研讨、小规模尝试,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实践元年,并且在全业态、全品类发展的趋势下渐次呈现出跨境电商成为风口、移动端消费成为最大热点的特点。
2016年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会进一步提速,纵深推进,各种多元化跨界、特色化经营、更多形式的触网、更多形态的O2O、全渠道会继续涌现,某些创新将在运营中成熟定型,释放出日益强大的功能。
抱团结盟取代强力并购成为商业整合新常态,“共享经济”窗口打开
2015年,原本竞争对抗的企业转而谋求“在一起”的结盟大戏,从线上一路延至线下。按粗略统计,2015年业内影响较大的结盟整合密集上演,已达15例。
专家指出,无论从商业企业结盟合作的数量、规模和频繁程度,还是涉及的业态业种、区域范围,2015年均可视为中国商业加速整合、融合的抱团结盟元年,具有对行业未来格局重塑的风向标意义。并且,与2006年至2010年的并购整合浪潮,以及2013年出现的强强联合的并购整合潮相比,2015年的整合更多表现为相对温和的交叉持股、战略投资、抱团结盟,而非强力的全额并购重组。用当下的互联网热词即是“共享经济”的窗口开始在中国传统商业市场打开。
对于2016年及更远的未来两三年内,专家预测线上线下充分资源整合、战略结盟将更频繁上演,成为未来商业领域的常态,甚至将在更大范围上、多产业、跨行业间加速产业融合。中国零售商将从过去传统的“单打独斗”,甚至对抗的“独享经济”,进入到讲合作、讲共享、讲求协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价值网络。而零售业充分的融合、整合、共享、开放的合作持续推进,将是改写未来市场格局的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跨界融合服务细分,业态创新热潮涌动
业态创新是2015年的一个热词,但专家认为,2016年,零售以至于整个商贸流通业的业态创新将以更热的温度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互联网时代,大型化、规模化的商业项目无疑仍拥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在大型化和规模化的背景下,定位更加精准、领域高度细分的小型化、个性化商业项目则也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定位精准的个性化商业项目能够深切满足特定消费人群的需求,带来高度的用户黏性。2016年,这种定位精准的小型商业项目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经营领域也会越来越广。
近些年,在我国商贸服务业共同开拓创新的基础上,业态演变不断发展,有的企业多业态多业种复合经营,有的企业探索创新推出非标类新业态,有的零售业态生命周期缩短。可以预期,2016年以后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零售业态。专家认为,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商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买和卖的关系,和消费者在情感和生活上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重要,围绕体验消费而进行的各种跨界融合已成为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中引领性的业态变革,这种变化趋势在2016年将向更多的地区蔓延,被越来越多的商场运用到经营创新中。
跨境电商网络零售持续升温,传统商业借助跨境电商实现变革与创新
通过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成为国内商家竞相采用的新兴营销方式之一,也引发传统商业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投身国内市场竞争,实现传统零售业的变革和创新。
近几年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增长迅猛。《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为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
专家分析,电子商务结合跨境贸易,扁平高效的供应链成为跨境电商迅猛增长的强大动力。进口消费品从境外供应商采购直接面向国内消费者销售,减除了境内多道中间商、经销商环节,实现了真正的多渠道少环节,价格优势和流转效率相比传统进口渠道显而易见。因此,随着我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2016年跨境电商仍将持续高速发展,总规模可望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进口商品网络零售将成为热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一方面,中国内地众多“海淘族”将直接上网淘宝;另一方面,更多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包括实体零售商也会以各种形式进入到跨境电商这个领域,通过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来实现零售业的变更与创新。
快递业进入“服务时代”,新兴模式引领“新风尚”
近几年,我国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业务收入与业务量都以50%的速度增长,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出显着作用。值得肯定的是,快递业不仅仅停留在前些年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及单一业务模式上,而是围绕服务的提升展开系列转型升级。近两年,众多快递企业不断地进行服务与模式创新,如今已经很难再用“快递企业”去定义,今后与它们紧密相连的更多是“服务商”的名号。
专家认为,在快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价格的竞争力正在下降,服务逐渐成为消费者更加看重的要素,在强劲的消费需求引导下,整个快递行业也将朝着提升“服务”进发,不断升级。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实施多元化战略,从快递企业走向综合物流服务商。(二)冷链物流继续爬坡,“看着热干着冷”。(三)站在O2O风口下,新兴模式众包物流引领风骚。(四)农村消费崛起,快递企业加快布局农村快递市场。
餐饮业大众化调整转型效果进一步显现,信息化技术助推团购、外卖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2015年全国餐饮业继续保持2014年以来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广大餐饮企业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变化双重因素影响下,从被动到主动,寻求转型调整。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1月至10月全国餐饮业收入实现26246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餐饮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大众化消费成为拉动餐饮业增长的主流。(二)餐饮业体验消费快速增长,个性化消费蓬勃兴起。(三)信息化技术助推餐饮团购、外卖外送业务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四)政府扶持助推行业发展。(五)食品安全和科学营养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六)餐饮企业规模化经营和市场集中度仍不高,但企业抱团取暖开始出现。
专家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餐饮业尤其是大众化餐饮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多样化特征日趋明显,2016年全行业11%以上的增幅完全可以期待。
市场竞争秩序持续规范,优化消费环境进程提速
每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当商贸流通业正最大限度地迸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刺激新消费、拉动内需,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的同时,行业中依旧存在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此外,新消费领域中商业预付卡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另外,我国消费环境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违法广告较多。
面对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的现状,商业企业正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在净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自律、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专家认为,2016年,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推进,我国市场竞争秩序将持续规范,优化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提速。建议社会各方要齐心协力,建立起“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首先,商业企业应当加强自律。其次,行业组织也应引导和督促企业履行合法义务与社会责任。再次,面对复杂的消费市场,当行业自律还不能完全净化消费环境时,政府不能缺位。最后,要积极改善市场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