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遭遇瓶颈 发展冷链配送首先要过成本关-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生鲜电商遭遇瓶颈 发展冷链配送首先要过成本关

2016年06月06日

2016-06-06 11:09 来源: 中国商网综合


核心提示: 公开数据显示,未来3年中国的线上平均增速又有望超过80%,生鲜电商市场依旧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业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生鲜电商的交易规模130亿元,2014年约260亿元,2015年预计在400亿元左右,未来5年可以达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公开数据显示,未来3年中国的线上平均增速又有望超过80%,生鲜电商市场依旧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业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生鲜电商的交易规模130亿元,2014年约260亿元,2015年预计在400亿元左右,未来5年可以达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其中明确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冷链设施不足、成本过高,是我国物流体系的短板之一,制约了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亟须通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政策,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据了解,目前的冷链运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产地到城市运输叫干线物流,城市内部运输则为城市运输。干线物流的冷链运输相对发达,由于医药企业、各类快餐企业以及速冻饺子等快消品的发展,干线运输已经相对发达,而城市运输,这“最后一公里”却一直是生鲜电商的老大难。

市场的痛点就是发展的机遇。电商感到冷链配送不能满足需求,恰恰说明发展冷链配送市场空间巨大。“推动冷链配送的发展,将有效激发市场需求。”国邮智库专家邵钟林说,“就像快递产业迅猛发展支持网络零售不断刷新纪录一样,如果冷链配送能发展起来,生鲜电商的发展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势必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活跃互联网经济。”

从企业的角度讲,发展冷链配送首先要过成本关。

包装材料和冷媒技术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例如,顺丰研发的EPP循环保温箱重量更轻、更抗压耐摔,就降低了冷链配送成本;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时,顺丰改用自主研发的超低温蓄冷剂代替干冰配送冰激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延长了保冷时间。

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也可以降低成本。我国生鲜食品冷链派送成本高,一个客观原因是运输多是单向的,因此干线冷藏车常有空返情况。菜鸟网络通过沟通电商和寄递企业信息,一方面将生鲜产品物流订单化零为整,摊薄成本;另一方面返程时不开冷气,常温运输日常消费品,提高了冷藏车使用效率。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冷链配送企业找出既保鲜又节能的配送温度,也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发展冷链配送,政府部门细化标准、加强监管必不可少。一家冷链物流企业员工告诉记者,冷链运输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也没有具备强制力的标准,冷链配送质量参差不齐与此不无关系。“有的企业不知道什么温度合适,还有个别不规范的企业抱有侥幸心理,想着就算中途关会儿冷气,消费者也看不出来。”

“跨省冷链运输不给力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给冷藏车办通行证是个大难题。”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说,“此外,目前冷藏车多数是由改装厂定制改装的,厢体制造工艺技术、制冷设备技术更新速度很快,但车型公告的要求时间长,制约了冷链新技术的应用。按照现行规定,如果我们使用安全性更高的真空胎,反而无法登记上牌。”

专家认为,要解决冷链配送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还需为企业清障搭台。

“最后一公里”的难点不仅仅在于全程冷链、送货上门,水果的质地决定了其易坏易损,包装的成本、培训员工轻拿轻放如何处理货物的成本,更是需要计算在内。为了提高客户物流体验,本来生活也不得不自建物流。

电商专家李成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阻碍生鲜产品发展的因素还得不到消除,未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2016年的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将依旧缓慢,看似前途无量,实则举步维艰成为“鸡肋”市场。

对此,李成东表示,对于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清库存、源头把控和加强冷链物流等三个方面。

“对生鲜电商企业而言,降低库存压力是减少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如一米鲜‘以销定采’的模式在保障消费的同时降低了库存压力。除此以外,从成本层面考虑,把控源头,降低成本;质量方面,把控源头质量更可控,如天天果园、一米鲜从源头严控质量。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冷链物流,无论是自建还是合作,这是生鲜电商躲不开的话题。”李成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