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撬动万亿生鲜市场 电商还要突破哪些难关?-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要撬动万亿生鲜市场 电商还要突破哪些难关?

2016年07月04日

2016-07-03 14:38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核心提示: 受国内电商环境不断优化、消费者需求升级等积极因素的影响,生鲜电商万亿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释放。

受国内电商环境不断优化、消费者需求升级等积极因素的影响,生鲜电商万亿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释放。巨大商机引来互联网巨头的觊觎,京东、阿里等巨头纷纷杀入,易果生鲜、本来生活网等生鲜垂直电商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拥有万亿潜力的生鲜电商市场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抢滩大战。不过作为电商领域尚还存在的一片蓝海,要想撬动这万亿级市场,生鲜电商在经历由爆发期过渡为理性发展期的同时,还需要直面品类、渠道、配送等多重问题。

生鲜电商开启新一轮抢滩大战

生鲜电商的市场空间一直处于不断释放的过程,随着面向定向群体的区域化生鲜电商进入,2012年普遍被视为该行业新一轮的发展元年,其单年复合增长达到285%。在随后的两年时间,生鲜电商进入爆发增长期。中国电子[-1.78%]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元,2015年此项数据达到560亿,预计2018年将达1283亿。

巨大商机引来互联网巨头的觊觎,上半年,京东宣布斥资100亿打造生鲜配送一体化网络;天猫生鲜建立先行赔付机制,用户“坏果包赔”最高授信额度达1万元;与此同时,生鲜垂直电商也纷纷受到资本青睐,易果生鲜和本来生活先后完成共计2亿美元和1.17亿美元的融资。生鲜电商市场已经准备好新一轮抢滩大战。然而,4月7日,顶着亚马逊合作伙伴的美味七七,宣布因资金链断裂暂停营业,揭开了生鲜电商行业“死拼资本粗放运营”的冰山一角。

“七七之死”令人唏嘘,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生鲜电商找不到有效的盈利路径,一旦资金烧光将面临倒闭可能。与“标准化程度”极高的传统电商相比,生鲜电商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差异极大,如何既盈利又增长,需要全新的思考逻辑。

产品品类真的越多越好?

作为生鲜电商网站最早的开路者,优菜网在强撑2年后选择退出市场。其成立之初主营中高端有机蔬菜,并且实现了盈利。但之后将品类扩大到普通蔬菜,从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直接采购。溢价不足、客户体验极剧下降,导致客单价和利润率上不去,几近倒闭。优菜网创始人也曾道出自己的感受,背离“优菜”宗旨盲目扩大品类是祸根所在,与美味七七可谓殊途同归。

百万个品类让电商鼻祖亚马逊引以为傲,生鲜电商也要照此硬搬吗?事实上,对于生鲜电商主要用户的家庭主妇来说,1周2-3次的集中采购,对于肉蛋奶、蔬菜、佐餐食材这些品类,她们并不需要花样百出,而更需要在某一类细分品类上有可靠稳定的产品品质,以及相对领先的价格优势,而这最考验的是企业对于上游供应链的开发和管理。

北京两广路上的丰泽园饭馆,每到下午就排起长队,就为购买一种山东大馒头,这既是饭馆的招牌又是其重要盈利来源。对于生鲜电商们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品类多很重要吗?专注原装进口食材领域的优品悦动,5年时间里仅拓展了近1000个产品(行业称为“SKU”,2kg和4kg包装的乌拉圭牛肉按2个SKU计算),其价格能与国内同类优质食材比拼,在年营业额1亿规模上仍然稳定盈利。优品悦动的CEO毛剑波认为,爆款与品质是其盈利保障,品类并未影响用户的积累,目前正在向年销售额30亿的目标冲刺。

据易观智库调查显示,蔬菜、米面等普通食材的附加值仅为个位数;中高端厨房食材附加值则较为可观,水果毛利约20%、肉类20%-30%、海鲜可达50%以上。消费升级让进口食材在北京上海等地生鲜电商消费中,占比高达30%,至2018年预计交易规模将达300亿。

直采还是批发?

生鲜电商的主流采购模式是供应商模式和直采模式,二者合计占比超过50%。与传统农产品[-0.25%资金 研报]供应模式相比,供应商模式跳过中间的部分批发商,缩短了农产品供应环节,而直采模式比供应商模式无疑更近一步,实现和生产者直接对接。

直采对生鲜电商的主要考验在于产地和产品的选择,品质和价格的控制,以及从产地到配送基地的冷链管理。顺丰优选的国内直采有很多明星产品,如岭南荔枝、烟台樱桃;天猫的海外直采以特色的对口中国项目为主,与产地合作挖掘地方特产;优品悦动则通过与全球诸多工厂和供应商签署战略协议,坚持原装进口。在把握食材品质的同时,还能缩短产业链降低采购成本。

冷链技术突破望成投资热点

冷链设施不足、基础建设成本过高,是我国物流体系的短板之一,制约着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健康发展。专用运输车辆的大批投入,六个温区的仓储运营,末端配送的渠道整合,诸多因素限制了冷链物流无法同快递业务做到“发散配送”。区域化发展被视为适合生鲜电商发展的可行途径,通过区域选择,重点覆盖人口稠密的区域,从而增加订单量、缩短配送路程来提升日交付量。

美国着名生鲜电商Amazon Fresh的发展案例验证了“区域化发展”的可行性。作为Amazon Fresh前身的Webvan,在不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就进行激进的区域扩张和仓库建设,18个月内便从旧金山扩张至其他9个主要城市地区,并覆盖过大的直送区面积,在郊区配送上遭受了大额损失,最终破产。Amazon Fresh吸取了前者的教训,在西雅图上线5年后才进入洛杉矶市场,且初期只服务人口最稠密的邮政区。

从我国地域分布情况分析,生鲜购买主要集中在以北上广一线城市为中心区域的经济带,华北地区消费者占到总体55.1%。在毛剑波看来,建立起干线、支点、节点的配送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覆盖聚集人群,还能避免盲目扩张而陷入烧钱的怪圈。

可以预见,随着冷链技术成为万亿级生鲜电商市场发展必须跨越的障碍,针对冷链技术发展的投入与争夺,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行业乱象频发信用缺失

近年来生鲜电商行业可谓乱象频发。有媒体爆料称,美味七七标榜纯正进口货源,但被相关机构查出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进出口工商经营范围、海关编码等关键资质缺失。委托贴牌现象在进口生鲜市场屡见不鲜,例如市面上购买进口三文鱼,包装信息却显示由国内厂家代工制作;除委托工厂贴牌生产外,一些电商还将进口海鲜的加工地,放在了诸如京深海鲜市场这样的批发供应地。生鲜电商的货源供应品质,依赖于电商建立的层层品控与检测体系,但在经过代工厂、档口层层委托后,货源供应很难经受品质考验。

《网售食品监管办法》即将出台,将鼓励第三方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安全认证、食品抽检评价等措施,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也开始逐步引入食品安全自检机制。

过于重视资本的力量使得生鲜电商在热潮初期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然而回归到生鲜电商的本质,“带给客户优质、放心、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才是品牌的立足之本,差异化的理性发展或将为企业向上突破提供可行途径。

诚然,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巨头争相入局的蓝海。作为电商领域最后一片蓝海,生鲜电商即将经由爆发期过渡为理性发展期,行业的整合的号角已经吹响。但要成功的分一杯羹,或许解决品类、物流等问题才重中之重。2016年注定将成为生鲜电商的转折年,而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