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3日
作者: 亿邦动力网来源: 亿邦动力网2016-08-03 07:12:17
【亿邦动力网讯】食药监局一声令下,一路曲折跌宕运营了4年多的天猫医药馆还是终结了药品在线交易。一时间,有人为天猫叫屈,有人为行业叫苦,而在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宣告终结的同时,另一条赛道才刚刚开启。亿邦动力网注意到,天猫、京东已经相继启动了医药自营模式,开“自己的药店”。
日前,在宣布收购实体零售企业“五千年医药连锁”(实际目的为获得医药电商牌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健康自营的“良心大药房”正式上线并入驻天猫,算是“接棒”了天猫的药品第三方平台。业内人士分析,良心大药房将成为未来天猫药品零售的主力部队。
回到起跑线,天猫京东自营要补哪些课?
一位从事医药电商多年的人士告诉亿邦动力网,阿里健康收购五千年后,可能会对后者做如下“改造”:
1、更名,目前天猫平台的“五千年大药房旗舰店”已经改名为“良心大药房旗舰店”,不过不确定其经营主体是否也会同步更名;
2、改变系统架构和结算流程。
因经营主体独立,需要备案网站下独立的商品详情页、独立收银和结算等全部系统与天猫对接。
3、由于天猫医药馆线上订单量将远超过五千年医药连锁线下13家门店的订单量,因此其势必需要扩充仓库,并招募专业的采购和运营人员,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的暂时规定》的要求,系统及仓库等环节的变更均需要重新进行GSP认证,此工作量耗时巨大。
一旦进入自营这个“重模式”领域,这些琐碎、复杂、大投入都是不可避免。然而在走同样一条路的还有天猫的“老朋友”京东。据了解,在天猫停止第三方药品在线交易、变更为货到付款模式、上线自营药店这一条线背后,京东的自营医药电商也早就开始低调出击。
亿邦动力网根据相关报道以及接近京东大药房人士的介绍,梳理出京东自营医药业务的几个关键点:
一、2015年11月,京东通过收购的青岛安吉堂大药房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C证。
二、今年5月24日,京东大药房因变更仓库地址进行的GSP认证通过。一位接近京东大药房的人士向亿邦动力网介绍,京东大药房在青岛自建的仓库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图为京东大药房位于青岛的仓库)
三、5月31日,京东自营的“京东大药房”正式上线。可靠消息称,其日均订单已破万。
四、7月,“京东大药房”实体药店曝光,网友提供的照片显示,京东大药房线下店装修完成。据悉,未来青岛的安吉堂大药房都将改造为“京东大药房”。
五、天猫医药馆切换成货到付款模式当日(7月底),京东也在商家后台发布公告,称暂停第三方平台售药模式,业内人士预测,不出意外,京东的药品第三方平台也将采取天猫医药馆同样的交易方式——线上预约+货到付款。
毫无疑问,这两个自营医药电商的“新选手”,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一大看点。在七乐康、康爱多、健客网、1药网、好药师等已经医药B2C第一梯队之外,京东、天猫的加入,或成为行业最大变数。当然,两个“斗”了多年的老对手,也势必将在团队搭建、供应链、仓储物流、配送方面“亮剑”。
对天猫来说,药品的自营无疑是压力巨大,毕竟自营有违天猫“不碰货”的初衷。即便在收购了五千年之后,阿里健康董事康凯也曾向亿邦动力网表示,阿里健康要尽可能走平台之路。
而对京东来说,虽然其在多个类目都有成熟的自营经验,但医药毕竟是在经营门槛、经营要求上都有明显不同。即便京东最擅长的物流配送环节,放到医药领域,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不过相比之下,行业内似乎普遍认为天猫自营的难度更大。“两家做都有挑战,不过京东有自营基因,也具备自己的采购、仓储、客服的能力,有机会做成。天猫自营的挑战更大,没有自己的客服团队和采购,而且自营还会和平台商家产生矛盾。”一位医药电商经理人这样告诉亿邦动力网。
刺激药企的电商参与程度?
虽然天猫、京东纷纷自营,让众多药店类商家遭到沉重打击,但对处于更上游的医药工业企业来说,却可能是另一种态度。
一位医药电商经理人判断,天猫、京东两大巨头自营,或将吸引医药工业企业的注意,加大对电商的关注和投入。“以前医药电商量太小,很难引起药企关注,而天猫、京东自营的销售规模一旦做起来,药企的参与程度可能会大大提高。比起跟零散的药店连锁玩,跟两个大巨头合作,药企的精力还更集中,对价格、渠道的管理也更轻松。”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与其他类目不同,药品行业一直以来的电商进程非常慢。在很多行业的电商销售占比已经超过10%、15%的时候,医药行业的电商占比还徘徊在5%左右,甚至更低。一位医药工业企业内部人士曾向亿邦动力网透露,其所在公司旗下产品在电商的整体销售比例不到5%,公司电商渠道团队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维价,而非拓展渠道。可见对于医药工业企业来说,对电商渠道的态度还处在非常被动的阶段。
这种情况此前曾被国内的医药电商们缓慢改变。医药电商B2C平台健客网CEO谢方敏曾向亿邦动力网表示,医药工业企业对电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正在提高:“以前更多是我们去找他们(指工业企业),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来找我们,了解我们。”
因此,京东、天猫能否成为药企“触电”的助推器,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其成长速度、销售规模,能否真正撼动医药工业企业。
业内呼吁正面监管第三方平台,而非“一锅端”
尽管现在第三方平台售药被禁止已是板上钉钉,难以扭转,但众多行业人士依然认为,第三方平台模式不应该被一刀切全部封杀。
“相比药房自建官网,靠百度搜索、门店引流,入驻第三方平台获取流量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获客方式。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法规正面监管第三方平台和O2O平台,而非全部封杀。”有药店连锁行业人士这样评价道。
而对于此次的第三方平台售药禁令,有媒体评论认为并不科学。“网上售药不是不可以加强监管,但简单叫停终究不是办法,这样的‘一刀切’并没有真正考虑消费者需求,而是基于自身监管的便利,因此很像是监管的懒政。”
背景:互联网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试点发展史末
2005年9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的暂时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5]480号),旨在规范互联网药品购销行为。《规定》中包含第三方平台批发的A证、自营批发的B证、自营零售非处方药和医疗器械的C证。同时《规定》第三十二条强调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不得在网上销售处方药或者向其他企业或者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的暂时规定>
2013年11月1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复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倾情公司95095医药平台为试点单位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B2C第三方平台试点工作。2014年2月,马云10亿注资95095,阿里巴巴集团收购95095平台。随后,国家局分别于2014年7月和8月批复了广州局和上海局分别关于八百方、1号店的试点申请,试点期同95095一样均为一年。因此项试点仅为地方局发起,国家局批复顾并未有公开申请路径。然而在试点一年期满后,三家平台并未进行相关商品下架,国家局并未对试点工作是否暂停进行发声,也并未进行相关立法的程序进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进入立法程序。三家平台超期“裸奔”继续运营,并且陆续上线处方药在线预约,货到付款交易的模式。
2016年7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上在媒体报导专区挂出中国医药报的报导《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网上试点结束》,报导称,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因此决定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但不影响已经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依照规定继续开相关业务。总局强调,所有药品零售企业,无论是网上交易还是门店交易,都必须严格执行凭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