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主战场移师服务和信息化-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快递业主战场移师服务和信息化

2016年10月24日

2016-10-24 08:33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作者:记者 冉隆楠

  核心提示: 得益于电商的爆发式增长,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当下快递企业的上市潮涌,除政策支持外,关键在于民资快递巨头内生动能的自我驱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快递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竞争格局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过去以“价格战”为主的竞争模式已经开始向拼服务、拼信息化等方面发展。

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快递企业正在加速拥抱资本市场。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声鸣锣,圆通速递正式借壳登陆A股市场,成为我国快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业内人士表示,这标志着我国快递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此番被圆通速递借壳的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的公告显示,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自2016年10月20日起由“大杨创世”变更为“圆通速递”,公司证券代码不变。从2016年1月16日首次披露借壳方案到成功登陆A股,圆通用时8个月。领先成功上市,不仅标志着圆通速递成为中国快递业“第一股”,也意味着我国快递业正式开启了上市元年。

事实上,圆通并不是最早一批成立的快递公司。顺丰、申通于1993年成立,宅急送的成立时间是1994年,而圆通则在2000年才成立。在早期由直营模式主导的快递市场,快递江湖只谈“南有顺丰,北有宅急送”,而圆通等加盟式快递只被贴上了一个“通达系”标签。但如今的圆通已今非昔比,数据显示,圆通速递的业务量在去年已成为行业第一。2015年其业务量达到30.32亿件,同比增长63.27%;市场份额高达14.67%,跃居行业第一,并实现营收120.9亿元、净利润7.17亿元。成功上市之后,作为中国快递“第一股”,圆通速递承诺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亿元、13.3亿元、15.5亿元。

想要搭上资本快车的快递公司并非圆通一家。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先后有过国企的中邮速递,民资的德邦,以及圆通的竞争对手如申通、顺丰、中通、汇通、韵达、全峰等。其中韵达将借壳新海股份、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的上市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有条件批准;中通快递则宣布将在美国上市,并已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募资15亿美元;而百世早前也透露,会考虑独立上市;此外,与申通完成重组的天天快递,今年2月25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其董事长张鸿涛称,争取在明年完成上市。

当然,上市并没有想像中那样简单。中邮速递的IPO计划暂时中止,德邦在排队但还遥遥无期;而作为第一家发布上市预案的民营快递公司,申通快递虽然比圆通提前发出了借壳申请,奈何后续手续繁杂,目前并未成功上市。最新的进展是,10月18日其欲借壳的艾迪西因收到证监会审核重组事项会议通知而宣布停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上市对我国的民营快递业来说,既是一次利益的变现,也是一次自我革命。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一路走来,快递产业已进入升级阶段的再投资期,资本大战已拉开帷幕。

毫无疑问,本轮快递企业上市潮涌,与政策对于快递(物流)行业的支持密不可分。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并肯定了快递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定位和功能作用,同时规划了8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归根到底,政策支持仅仅加速了本轮快递企业的上市步伐,却并非其核心主导内因。

众所周知,快递与电商是一对“黄金搭档”。在过去的8年里(2007至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一直呈现超高速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3141.94亿元,相比2015年上半年的16140亿元,同比增长43.4%,预计2016年全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52218亿元。网购需求的急速爆发式增长,必然会催生出庞大的快递物流需求。这一需求又必然会导致快递巨头的诞生,故而,当下快递企业的上市潮涌,除政策支持外,关键在于快递巨头内生动能的自我驱动。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快递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竞争格局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过去以“价格战”为主的竞争模式已经开始向拼服务、拼信息化等方面发展。从已上市的圆通及几家筹划上市的企业相关公告中可以发现,上市后融到的钱基本都投入了两大方向:仓配网和信息化。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表示,上市之后,圆通速递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和并购工具,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将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快速整合产业链,并致力于提升运能。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加强仓配网建设意味着快递企业将包括对仓储资源建设的强化和现代化进行改造,调整综合运力结构,加大空运运力投入,升级陆运车辆并向冷链等多元化发展,进而推进仓配一体化,保障储配高效对接;而提升信息化,将使企业掌握更多数据,有利于企业深度服务客户,并开辟新利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