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2016-11-14 09:05 来源: 中国商网综合
核心提示: “电商一个节,物流一个坎。”今年“双十一”掀起的购物狂欢,再次刷爆快递业的业务量。根据国家邮政局12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11日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2.51亿件,同比增长52%。另有数据显示,天猫“双11”全球购物节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人民币。在如此之大的业务量面前,快递行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电商一个节,物流一个坎。”今年“双十一”掀起的购物狂欢,再次刷爆快递业的业务量。根据国家邮政局12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11日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2.51亿件,同比增长52%。另有数据显示,天猫“双11”全球购物节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人民币。在如此之大的业务量面前,快递行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快递包装耗用量惊人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通常,一件网购商品送到顾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不少电商为了运输安全,都是选择“宁多勿少”。
据国家邮政局今年10月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包装年耗用量惊人,2015年共消耗快递运单约207亿枚、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约31.05亿个、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这其中,仅胶带总长度就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快递包装使用的材料主要有聚乙烯、纸板、牛卡纸、气垫膜等等,其中塑料袋使用量最大。而快递用的塑料袋往往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可能残留了大量的塑化剂、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重新加工也不能降解,大多数只能填埋或焚烧,对这对人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而快递包装中大量使用的胶带主要的材质是聚氯乙烯,需要近百年才能降解。但是目前,国家对于快递运输中存在的包装问题并没有具体规定,而快递公司如果将普通塑料产品替换为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势必会增加成本。目前快递业每单快件价格持续下降。2016年一季度,快递业务平均单价由去年同期的每件14.7元下降为每件13.4元。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企业愿意使用环保包装材料。
快递实名制有名无实
快递单寄件人姓名一栏填上一个“奇”字,无需出示任何身份证件,包裹便成功寄出。据调查发现,在一些来往包裹数量很大的快递收发点,并没有实行寄取快递实名制。收件人取件时只需要核对名字和电话号码后四位数字,便可以拿到快递。收件人留的名字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真实姓名,比如“王小姐”“小明”“聪聪”等。
2015年11月1日,快递实名制登记正式开始。一年过去后的双十一,网购再刷新高,包裹也开始满天飞,实施了一年的快递实名制,只是看上去很美,操作起来太难。
2011年8月,圆通快递杭州分公司发生快递包裹爆炸事件,造成该公司两名员工轻伤;2012年2月,广州天河区棠下街一名男子被快递包裹炸伤面部和手部,而这两起快递爆炸事故,均是寄件人报复收件人的行为。
为了避免类似案件,并规范快递行业,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的快件、通过自助邮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邮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更是规定,快递服务组织应在收寄时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核对证件信息并进行登记,寄件人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的,快递业务员应拒绝收寄。
行业再遇招人难
双11之前,根据中国快递协会基于往年双11及今年快递数据推测,今年双11活动期间产生的快递,将会超过10亿件,极有可能再次刷新包裹数量纪录。
为迎战这场“消费盛宴”,全国快递行业早早开始准备。据招聘类数据统计,截至9月底,快递员岗位需求环比上涨52.5%。仓储管理员、送货司机等岗位需求上涨42.3%。在天津的招聘网站上,快递员、仓库管理员标记为“招聘热门职位”。在薪资方面,百姓网数据显示,今年快递员招聘薪资水平较往年平均上涨15%-20%,其中部分企业开出月薪8000-10000元的高价。
不过,尽管开出了诸多优越条件,快递业还是遇到了招人难的问题。
据申通快递一位负责人介绍,从今年9月初开始,申通快递各大网点便开始进行快递员临时工招聘,薪资水平普遍在200-300元一天。可即便这样招人依然很难,“活儿累,真正愿意干的人不多,像以前经常出现的那种高收入也越来越少了。”
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快递员的紧俏还是让各大快递公司想出各种招数揽人。顺丰通过发动快递小哥“一拖一”带自己亲戚朋友过来帮忙,申通除了一些常规的业绩考核奖励外,对网点和员工有额外奖励,针对取派时效完成率高的网点,可获得数额超百万的奖金。
圆通总部今年则拿出千万奖金对实效、服务进行奖励,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招募临时工也是各大快递公司往年应对双11的一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