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支付 超越支付 八年“双11”里的金融进化史-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始于支付 超越支付 八年“双11”里的金融进化史

2016年11月15日

2016-11-14 12:24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作者:赵志芳

核心提示: 回顾8年“双11”, 2016年,交易额创下1207亿历史新高,支付笔数从376万笔上升到10.5亿笔,增长了278倍,网络消费规模指数扩张了219倍。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11月14日电(记者 赵志芳)2016年,第八个双11落幕,交易额(GMV)终破千亿,定格在1207亿的新起点。

回顾8年“双11”, 2016年,交易额创下1207亿历史新高,支付笔数从376万笔上升到10.5亿笔,增长了278倍,网络消费规模指数扩张了219倍。

滚雪球般的消费数据随着每年双11疯狂攀升,折射出中国经济的两幅镜像,明面是亿万消费者释放出的巨大势能,而隐面则更加激动人心——8年里,双11成为年度最大金融试验场,金融发展则从保障支付步步递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金融工具,成为唤醒沉睡消费力、助力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支付通 则双11通 

11月12日,蚂蚁金服研究院公布《借力新金融,促消费升级——8年双十一的专题报告》,报告以支付宝平台的消费数据为主要依据,以2009年双11的网络消费规模100为起点,纪录了双11突飞猛进的发展轨迹。

报告显示:从2009年到2016年,双11在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支付笔数、网络消费规模指数8年间分别扩张了278倍、219倍。

或许还有人对8年前的双11记忆残存,淘宝商城里仅有27家品牌参与,早早坐在电脑前守到深夜,等到支付时,不是忘了密码,就是网银U盾找半天,等到折腾一圈点击付款时,货物已经售完。

支付通,则“双11”通。在双11场景的倒逼下,支付领域一连串的变革由此开启。

2009年双11,iPhone 3GS刚刚由联通于引入国内,支付宝App悄然上线,首个独立移动支付客户端的问世,标志着移动支付时代的曙光初露。

不过,7年前,2G网络下的支付体验并不流畅,需要从网上银行页面跳转,支付成功率低,安全性能低以及使用范围小,想买买不了的问题始终困扰。

2010年,支付宝联合各大银行推出快捷支付,只要有银行卡,就可以在支付宝付款。付款时无需登录网上银行,凭支付宝密码和手机校验码完成付款。

这一跳跃式进化使得当年双11的网络支付成功率从60%提升至95%。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新奠定了支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业标准。

201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支付宝推出扫码支付,在线支付技术开始进入线下市场。从大型商超、电影院,到餐厅、咖啡馆、街头特色小店,再到飞机、火车、出租车等各类交通工具……但凡用到钱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手机搞定,这一创新彻底激活了o2o的亿万线下消费市场。

2012年,支付宝推出账户保障服务,解决支付安全问题,双11从此进入“放心付”时代。零点一过,拿着手机轻松点下一键支付,然后关灯倒头睡觉的满意双11。

双11成年度最大金融练兵场

回顾起8年的双11之路,上海的陈辰女士点开自己支付宝100多页账单发现,以前都是用支付宝余额付,2011年,银行快捷支付转为主角,到了2013年,余额宝成为主流支付,而2015年开始,则统统改成花呗分期。

事实上,八年双11的金融发展遵循了一条暗线,前4年解决支付问题,后4年,各种金融服务纷纷问世,成为金融创新的年度最大练兵场。

从快捷支付、扫码支付、余额宝到运费险、花呗;这些金融创新经历了双11的考验后,无不是腾身高飞,成为人们今天的“家常饭菜”。

2013年,余额宝一面世即风靡一时,当年余额宝支付占双11支付笔数9%。人们将要买东西的钱,预先放进余额宝,闲暇时获得收益,消费时随手可用,由此释放出巨大消费潜能。

报告显示,也是这一年,双11全天销售额达到80亿美元,全面赶超最能反应美国消费能力的黑色星期五,双11的增长率是美国黑五线上消费增长率的2倍。

除了销售额之外,在2013年,中国双11的移动支付占比还略低于美国6%,而到2014年,中国开始大幅反超美国(是美国的近2倍),2015年更是美国的近3倍。彭博社将双11定义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消费事件”。

这种“随时花”和“随时赚”的模式即便到今天依然势头不衰,2016年双11,使用余额宝付款占比11%。也就是说,每10笔的买买买,就有1笔是余额宝的贡献。

受到余额宝的启发,蚂蚁金服尝试探索更多消费+理财的模式,今年双11,蚂蚁聚宝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让持有特定理财产品用户,除了获得基础预期年化收益外,还能因为消费获得商家提供的额外理财收益。通过这个方式,商家可以聚拢更多的用户,拓展自己获取用户的渠道。

新金融从新消费中崛起

随着金融创新的迭代,和最基础的支付一样,信贷、理财、保险这些金融工具,不仅成为双11和消费的新动能,更成为了撬动商家参与年度消费大促的重要工具。

如果买到的衣服小了、生鲜坏了、马桶破损了,怎么办?

这样的困扰,在2014年的退货运费险出现后,得以化解,消费行为再添一种“催化剂”。

这种诞生于中国双11、全球保险业绝无仅有的“小”保险——只有几毛钱保费,保额不超过25元人民币,却彻底解决了网络购物的退货纠纷大问题。

在2014年双11,这一险种就创下世界纪录,单日产生保单1.87亿笔,2015年,世界纪录再次刷新3.08亿笔。     

如今,时髦姑娘们不用去试衣间排队,只需网上多买几件,送上门慢慢试,因为商家会送退货退费险。

退货运费险诞生后,全球保险行业甚至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叫做消费保险,利用保险机制促进了消费达成,从价格、质量、物流等各环节提升消费体验。

八年双11里,网络消费增长从2013年到2014年经历了轻微放缓,但是2015年花呗——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的上线则扭转了这一趋势。

对于许多年青人来说,花呗的吸引力在于——可凭信用额度分期付款,免息期高达41天,消费品质则在能力承受范围内得到最大保障。现在,全国所有的90后年轻人中,每4个,就有1个开通了花呗。

2016年双11的最新数据显示,花呗这类消费信贷产品对商家的交易额有显着的提升。以天猫商户为例,开通花呗分期的首月,用户在该店铺的交易额提升33%,次月继续提升26% ;使用分期后,用户客单价平均提升达41%。

新金融的法宝:从二八到八二

8年双11,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高大上的金融已慢慢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消费生活中。

今年,从退货运费险种衍生出的消费保险就经历了全面的升级。9大保险公司联合蚂蚁金服推出了5大类特色险种,包括:质量保障类(例如衣服褪色险、鞋子脱胶险、生鲜腐烂险等)、物流保障类、售后保障类、价格保障类、信用保障类。2016年双11,消费保险的总保单量6亿笔,保障金额高达224亿元。

“好味阳澄湖”在淘宝上卖阳澄湖大闸蟹正好也8年,今年双11前,他们第一次加入放心淘中的“生鲜腐烂险”,为来店消费者进行投保。

这家店铺的总监黄晓记得,上个月,有一单寄到福建的五盒大闸蟹,价值1000多元钱,因为受到台风影响,快递延误,送到对方手里时,已经死伤大半,“好在最后,全都走放心淘赔掉了。”

这些新型保险,不仅给买家带来了保障,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卖家带来了扎扎实实的销售提升。

以天猫上推出的针对家装建材的消费保险,保障范围包括货物破损、退货运费、材质鉴定和品质质保——“极保障”为例,自2016年3月开始为消费者投保消费保险的商家,服务成本平均降低了20%,消费者购买转化率提升了18%。

回顾8年双11,不难发现,消费信贷、消费理财、消费保险这些新金融的代表,正如水一般,灌溉商业的土壤,激发起中国许多沉睡的消费力,成为整个经济的新引擎。

“未来的30年,数据作为新能源,计算作为新技术,会先后引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与新文化的变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以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驱动的新金融,将会改写现有的“二八”原则,服务好更加广泛和长尾的人群,给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