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冰火两重天 想盈利很难?-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生鲜电商冰火两重天 想盈利很难?

2016年12月05日

2016-12-05 09:04 来源: 中国商网综合


核心提示: 2016年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是个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尽管有预测称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在两年内将再翻一番达到1200亿元的利好,但市场上却传来的坏消息还是更多。

2016年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是个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尽管有预测称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在两年内将再翻一番达到1200亿元的利好,但市场上却传来的坏消息还是更多。

昔日明星美味七七和壹桌网先后脚的倒闭,只是众多生鲜电商企业的一个缩影。倒闭企业的艰辛自不必说,而活着的企业也不容易。曾经风头大劲的爱鲜蜂在经历裁员等风波后,为了生存投靠了新美大。本来生活关闭了O2O项目“本来便利”,天天果园则把所有线下门店关掉节约运营成本。除了要想方设法和同行争抢用户之外,生鲜电商企业还要面临着冷链配送技术门槛、产品标准化等行业性难题,其创业难度可想而知。

生鲜电商冰火两重天

生鲜电商是个新兴产业,大体上和其他新兴产业一样也可分为导入、成长、成熟到衰退四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网购需求愈发旺盛。从2014年开始,生鲜电商的热度有增无减,电商巨头们纷纷布局生鲜业务,将生鲜领域视为电商的最后一个风口。业内人士分析,巨头介入这一“超级蓝海”,是看中了该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报告显示,2017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2018年有望超过1500亿。

2005年,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诞生,作为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生鲜一直是巨头希望撬动的市场,天猫、京东、苏宁、一号店、亚马逊、顺丰优选、我买网等综合电商平台无一缺席。

然而,2016年,生鲜电商开始遭遇市场寒流,爱鲜蜂陷入裁员风波、离职潮;曾获亚马逊B轮2000万美元入股、积累了300万用户的上海美味七七倒闭,以微信营销红极一时、坐拥11万用户的“果实帮”停业;连续两年获得两轮融资的北京“青年菜君”也宣布破产,同时,上海“壹桌网”关闭生鲜业务……

一边是接连遭遇倒闭或调整的生鲜电商,另一边是巨头快步进入市场。今年1月,京东强势进入生鲜领域,宣布成立生鲜事业部,6月,中国邮政速递EMS旗下的生鲜电商极速鲜正式进入市场。苏宁也进行了布局,近日,易果生鲜正式对外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苏宁投资集团领投,投资完成后,易果生鲜将入驻苏宁旗下的“苏鲜生”,围绕生鲜电商开启全方面的战略合作,据悉,这是易果生鲜继3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和KKR集团C轮融资以来的第二笔融资,全年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创下生鲜电商融资新高。

发展空间巨大但想盈利很难

生鲜电商为何有如此吸引力?究其根源,在于其高速增长的千亿级市场规模,给投资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据《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预计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2015年发布的报告,中国生鲜电商规模到2018年有望超过15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同时有关报告显示,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仅1%,相比服装和3C数码产品20%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很大。

“刚需(每天都吃生鲜)、高频(每顿都涉及)、巨大的规模、很低的渗透率以及消费升级,这一切构建了摆在面前的是巨大的机会,也是大家一窝蜂涌进去的缘故。”易果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晔这样说。

然而,尽管如此,这个市场并不好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95%的平台面临亏损或巨额亏损,能实现盈利的只有1%。

中国电子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生鲜电商业可谓困难重重,正面临着行业洗牌,这主要还是由于生鲜电商企业的同质化严重,缺少自身的竞争优势。莫岱青认为,近两年,生鲜O2O企业扎堆式涌现,逐渐形成了投资风口,但除此之外,生鲜电商行业还展开了价格厮杀战,这种“烧钱”式补贴低价行业的竞争是很难提升效率和盈利点的,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生鲜电商的成本较高,毛利润不超过30%。”莫岱青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生鲜电商时,要选择有口碑的大电商平台,选择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的生鲜电商。

尽管采取了各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但现阶段生鲜电商的成本普遍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和管理水平低下,25%的损耗率远高于国外先进水平的5%。另一方面是每单履约成本过高。

据报道,目前国内生鲜电商每个订单产生的人力、物流、包装、冷链建设等在内的综合履约成本是35元左右,有些甚至更高。其中包材和配送是履约成本比较大的部分,在目前自营为主的情况下很难有下调的空间。过高的履约成本不光蚕食了企业宝贵的利润,也难以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和订单。

生鲜电商开始抱团谋生存

目前的形势,生鲜电商企业各有各的难处,即使是份额领先,很难有企业能确立起市场优势。面对着资本寒冬下的严峻形势,生鲜电商也开始抱团,未抱团的企业在规模成本和供应链上将受到冲击,迟早也会投入到团队之中。

生鲜电商目前形成了三个较大的阵营:阿里+苏宁,京东+腾讯,新美大。比如新近融资成功的易果生鲜就是接受了苏宁的投资,属于阿里+苏宁集团,这一方还有天猫的喵鲜生,以及刚刚被阿里收购的三江购物。而天天果园早就接受了京东的战略投资,同样与京东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的还有永辉超市和沃尔玛,加上1号店,这个阵容实力同样不差,在供应链上的优势更是国内难有可比。相对来说,新美大的实力稍弱一些。此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潜在的团队,比如本来生活和国美在线的合作。

未来两三年内,垂直生鲜电商将继续洗牌,很多中小企业淘汰出局,倒闭或被收购。甚至一些现在较大规模的垂直电商猝死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但如果能挺过初始混乱期的话,一切都将慢慢好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企业经营的类目越来越多,其涉及的产品标准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应对食品安全的风险防范,企业开始推动生鲜产品的行业标准。总体来说京东、天猫等平台比垂直电商更有推动力,但更有优势的可能是线下生鲜生活超市,比如大润发、沃尔玛、永辉等,它们深耕生鲜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产品检测经验。

随着线上线下企业的联动和合作,由生鲜电商和线下生鲜超市为主导,重点生产厂商组成的行业标准联盟此时开始自发性地出现。它们共同制作类目产品的联盟标准,并统一协调管理、监督供应商,建立联盟准入制度。最可能的两大企业联盟,还是京东和沃尔玛、永辉一方,和天猫+苏宁一方。也不排除华润或大润发加入其中的标准之争,联合其他企业也推出类似的企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