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裁员、被收购 生鲜电商究竟发生了什么?-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行业动态 > 热点聚焦 >

热点聚焦

倒闭、裁员、被收购 生鲜电商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7年03月16日

2017-03-15 11:12 来源: 中国商网综合

核心提示: 那么现状窘迫的生鲜电商,到底需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才能扭转现状呢?

20170111072704216

近几年来,我国生鲜行业发展迅猛,而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更是异军突起,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年代特征,业界很多人士已经逐渐将线下的生鲜行业苗头转移到了电子商务范畴,二者的联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然而生鲜电商的赛道还远远没有跑出来。在百度上搜索“生鲜电商”,出来最多的关键词都是“亏损”、“巨头收割”、“倒闭裁员”等,生鲜电商的路到底有多难走?

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市场增长如此强劲,即使是资本寒冬都阻挡不了投资者的热情。据“田野观察AgriReview”的统计,与2015年相近,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的融资总额约为60亿元。

同样是资本市场活跃的2016年,生鲜电商遭遇倒闭、裁员、被收购、业务缩减等事件的频率比往年高出许多,而且都是规模不小的企业。除此之外,生鲜O2O模式也在2016年遭遇了“退烧”,种种现象之下,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实现了近乎翻倍增长的市场。

那么,在表面高速增长和倒闭现象的矛盾共生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国内冷链物流能力的制约。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不同温层冷冻冷藏,否则容易腐烂或影响产品品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基础差、起步晚,使得部分生鲜电商不得不尝试做自己的冷链物流,这些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行业发展。

其次是产品同质化的风险。不少生鲜电商都有着共同的供货商,尽管有着服务上的细微差异,但同质化发展趋势仍不可避免。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和差异化,生鲜电商们的产品采购不断向上游溯源。产地直采、自种自卖等形式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管理和运营难度。

再者是资金压力。一方面,生鲜电商目前处于成长期,市场尚未形成定局。各家生鲜电商企业在市场培育、用户吸引等方面都需投入大量资金,以期抢占更多的用户资源、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为了做好品控,生鲜电商需要在货源、仓储、物流等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这就使得生鲜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

那么现状窘迫的生鲜电商,到底需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才能扭转现状呢?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

第一,生鲜电商到底适合做“大”,还是做“小”,还是“大小”并存。互联网时代为何“风口”成为高频热词?因为人人都想暴富。但是生鲜电商只有做大,才能成为那只“幸运的猪”么?我们认为未必。一旦决策者的能力,甚至市场容量这种决策者无法决定的宏观因素与公司规模不匹配,这猪怕是立刻就得摔死。“小而精”的发展模式,未尝不是一条生财之路。

第二,就是生鲜电商的产品质量。生鲜电商发展过程中,最致命的短板就是产品质量如何保证。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成本,生鲜的质量更为重要。生鲜电商只有保证自己的产品可以保质按时地送到客户手中,才能集聚人气打响品牌。如果质量上不去,品牌打不响,那么对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而言,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2016年倒下的这些生鲜电商企业也在为创业者们敲响警钟。创业这件事儿,不仅需要风口,更需要创业者洞察环境的眼睛、深思熟虑的筹谋、面对困难的沉稳和面对机会的冷静。妄想站在风口上就飞起来的猪,是飞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