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5日
2017-05-15 12:37 来源: 中国商网 作者:xinran
核心提示: 由于手机已成为个人财富中心,因此“移动钱包”受到了许多不法分子垂涎。
人们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用微信或支付宝的“扫一扫”基本上能解决大部分消费需求,不过,随着移动支付用户群体的扩大,移动支付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更多的木马、诈骗、钓鱼等行为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支付相关应用“下手”,一不小心,手机用户就有可能倾家荡产。最近爆发的勒索软件WannaCry攻击近百个国家,也给未来数十亿手机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根据CNNIC此前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手机支付的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人,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4亿,手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达3.3亿,手机支付、购物、移动理财已成为主流生活方式。
由于手机已成为个人财富中心,因此“移动钱包”受到了许多不法分子垂涎。近年来,针对手机的盗刷银行卡、盗取网上商城账户等案件以及手机泄露个人隐私案件层出不穷。在淮北破获“短信大盗” 木马案前不久,浙江警方也破获一起特大银行盗刷电信诈骗案,涉及广西、天津、上海、重庆浙江等11省16县市,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涉嫌犯罪的人员甚至包含银行工作人员。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不仅遭受支付欺诈的用户比例有所上升,受损金额也持续走高,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曾受骗,骗取验证码是常见的诈骗手段。
那么移动支付的安全如何保障呢?用户使用时又应该注意什么?
蚂蚁金服商学院研究员叶文添称,一些二维码,尤其是网上的不明二维码,可能会被植入木马,因此,不要轻易扫陌生人二维码。同时用户要提高防骗意识,尤其是,网上购物平台不会以办理退款为由,要求用户进行借款、转帐、刷二维码等操作。
网络诈骗随着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而水涨船高,而网络诈骗与手机安全工具则是此消彼长、相生相克的关系;很多安全工具只能做事后的拦截、反馈,在与网络病毒、恶意程序的斗争中提升免疫和防御性能。可以说,手机安全相对于移动支付的流行普及、诈骗分子的疯狂蔓延来说相对滞后,在“支付”、“诈骗”以及“安全”的三方赛跑中,“安全”技术和能力亟需迎头赶上。
支付、诈骗、安全是永无休止的竞赛,要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长远来看,取决于移动端安全技术彻底甚至压制诈骗分子的伎俩,通过政府、安全厂商、银行及支付平台等长期、紧密合作,才能大幅提升全社会手机支付安全系数和健康的法制环境,让悬挂在“移动支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消失,中国手机支付才能既在便捷体验全球领先,又在安全防卫能力上同等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