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电商消费节背后:个人金融生态已蜕变
来源:证券时报
导读:人的行为全面线上化,金融行为也日益实现数据化,个人金融的生态已经蜕变。其中,作为数据承载端的支付环节,担当入口体现的价值和作用更加突出。
“双11”刚结束,“双12”又来了。
虽然同样是大力度折扣促销、消费者零点守候,但从参与商家数量、线上平台优惠力度来看,“双12”的声量还是比不过“双11”。不过,两大电商购物节里的一些特征却趋于一致。
仔细观察零售交易中的品类数据和细化交易数据会发现,此前服装鞋包等在“双11”占比最大的类目,过去五年在总体交易额的占比逐步下降,而本地生活消费和日常商超品折扣力度最大,与之相应的是其交易数据大增。以当前在移动电商体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阿里为例,其今年参与“双12”大促的重点场景,放在了旗下饿了么、口碑网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食品果蔬等日常商超上。
电商巨头们全面推动新场景交易线上化,由此带来增量市场扩容,推动全网零售额持续增长。在经济下行周期和消费增速放缓背景下,今年“双11”单日全网零售额达3142.2亿元,同比增长24.3%;全网电商快递包裹数达13.52亿件。
这也带来了真正的线上线下边界的消失——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乎全部消费行为,不管是穿衣还是吃喝玩乐,都可通过手机完成。中国电商造节走过十年,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有12.3亿,个人社会经济行为被深刻改变。
经历智能手机普及、移动电商爆发、全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以及电商造节带来的海量交易、计算演练和实战积淀下来的支付、物流、新零售供销系统等基础技术爆发,线上行为日益下沉,即使在四五六线的城镇乡村,电子消费和交易渠道也已全部打通。由此,人的行为全面线上化,金融行为也日益实现数据化,个人金融的生态已经蜕变。其中,作为数据承载端的支付环节,担当入口体现的价值和作用更加突出。
一些综合内容生产、生活服务流量平台,尤其是近年新崛起的美团、今日头条、滴滴等在所在领域获得垄断份额后,围绕用户行为,以支付为切入,嵌入面向B端、C端的金融服务产品,比如涉足消费信贷,兼营理财、保险、基金代销等财富管理和供应链金融。
在线上和线下、To C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日益打通之际,用户的交易行为更高频次、且便捷化地与前端互联网平台接触。之前紧密联系的支付和存款服务解绑了。对于以传统金融业务见长的银行机构来说,银行业务尤其是个人金融业务,需不需要布局既做金融业务也做非金融服务的生态圈?上述流量平台的作法,或许值得银行们参考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