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
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必要条件
来源:企业智能应用
编者按: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数字化转型是通过不断的网络化、数字化、最终实现重构商业要素;数字化是一个从业务到数据、再让数据回到业务的过程。数字化是真正的实现推动整个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产业链的重构,推动改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战略决心、人才投入" target="_blank">人才投入和工具保障是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必要条件。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IO学院院长胡臣杰,他曾担任大型央企的CIO,更加了解CIO群体的诉求。胡臣杰在阿里集团组建「阿里CIO学院」,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实现数字化转型为愿景,为百亿以上规模的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主管搭建一个走进阿里巴巴,系统的了解阿里战略、文化与业务生态,学习最新技术的交流平台,举办一系列高质量的培训及活动;在各个行业领军企业,包括世界五百强及央企、国企,建立与标杆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打通阿里集团业务、技术资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以下是胡臣杰在“2019年中国数字化年会”上就“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数字化变革”主题演讲,阐述了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同时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双螺旋”和如何实现数字化能力从消费端向供给端迁移。
▍什么是数字经济?
随着21世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世界的国界、文化间的界线逐渐被打破,一个又一个横跨五大州的互联网跨国企业出现,形成了一大批服务人口数量超10亿以上的互联网经济体,因而涌现出了平台模式。
所以,数字经济第一关键词是“平台”。未来,如何在互联网经济体中拓展自己的商业机会,将是众多企业在进行业务思考时需提出的拷问。
数字经济第二关键词是“数据”。今天,“数字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热词,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正在高速进入数字化进程;同时数字化与信息化也有着巨大区别,因为信息化所解决的是一个点或一个线的问题,而数字化则是企业在达到一定高度水平后、在规划之下所做出的全局考量。
数字经济第三关键词是“智能”。若企业仅实现了业务数字化,那么并非能够直接产生商业价值,产生商业价值还需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利用数据、算法与算力间的融合、进而产生其真正的商业价值。
数字经济第四关键词是“融合”。“融合”包括实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相融合、业务模式的国内与国外相融合。因此,实现融合的途径需要不断的进行跨界,产生更大的价值,通过协同、发现新的机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数字经济第五关键词是“普惠”。近两年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始将服务于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作为始发点,为中小企业带来同巨型企业一样的技术享用与便利。
▍数字化转型的双螺旋
今天,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讲,个人认为网络协同与数据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对最佳螺旋。
第一,数据智能。当前,大量企业的痛点问题也同是行业性难点、甚至是世界性难题。数据智能可将企业的数据通过算法与算力进行结合,进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
第二,网络协同。近两年来,阿里巴巴在同大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研讨时发现,许多企业的痛点问题并未能引起其企业高层的关注,反而是痒点问题更令高层感到兴奋。因此,阿里巴巴通过利用网络协同和平台协同的方式为其企业设计第二赛道,让业务突破现有边界的限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实现数字化能力从消费端向供给端迁移?
今天,中国在消费端的数字化程度引领全球,是毋庸置疑的移动互联网上的国家。但冷静分析发现,中国的数字化水平依然很低,无论就品牌端、营销端、研发端还是生产端来看均较西方国家相差甚远。
那么,数字化能力该如何从消费端向供给端迁移?阿里巴巴做了这些探索实践。
首先,在商品的开发、运营、经营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阿里在基于AOT、5G、AI、云计算等底层支撑下,采用了大量云上工具,即通过数据的算法进行消费端的调控,通过智慧门店、APP以及种各样的小程序广泛触达消费者。
其次,在数字化升级方面,阿里花费近10年时间在第一、二、三产业及公共事业领域均进行了尝试探索。
第一产业:如同四川某养殖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使用猪脸识别技术,实现精准的跟踪猪的运动轨迹,从而判断其喂养状态、健康状态等,并通过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幼崽生存的潜在风险,提升幼崽生存率。再如利用数据算法帮助种植作物提升出产率,帮助企业提高营销力。
第二产业:如同安徽某制造业企业合作,阿里利用AOT帮助其收集企业生产线上的各种类参数,通过AI测算出最佳配料以及调优方案,为企业生产提供切实帮助。
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营销领域,近些年阿里同国内众多国企、民营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尝试和探索。
公共服务领域:阿里巴巴同样也在进行了大量合作尝试,如同浙江省合作的“最多跑一次”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再如同首都机场合作,利用算法实现动态调整停机位,让飞机落地之后更多的停靠廊桥而不是远机位,从而更加方便旅客。(来源:企业智能应用文/胡臣杰 编选:网经社)
(网经社讯)编者按: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数字化转型是通过不断的网络化、数字化、最终实现重构商业要素;数字化是一个从业务到数据、再让数据回到业务的过程。数字化是真正的实现推动整个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产业链的重构,推动改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战略决心、人才投入" target="_blank">人才投入和工具保障是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必要条件。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IO学院院长胡臣杰,他曾担任大型央企的CIO,更加了解CIO群体的诉求。胡臣杰在阿里集团组建「阿里CIO学院」,以推动企业更好的实现数字化转型为愿景,为百亿以上规模的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主管搭建一个走进阿里巴巴,系统的了解阿里战略、文化与业务生态,学习最新技术的交流平台,举办一系列高质量的培训及活动;在各个行业领军企业,包括世界五百强及央企、国企,建立与标杆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打通阿里集团业务、技术资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以下是胡臣杰在“2019年中国数字化年会”上就“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数字化变革”主题演讲,阐述了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同时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双螺旋”和如何实现数字化能力从消费端向供给端迁移。
▍什么是数字经济?
随着21世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世界的国界、文化间的界线逐渐被打破,一个又一个横跨五大州的互联网跨国企业出现,形成了一大批服务人口数量超10亿以上的互联网经济体,因而涌现出了平台模式。
所以,数字经济第一关键词是“平台”。未来,如何在互联网经济体中拓展自己的商业机会,将是众多企业在进行业务思考时需提出的拷问。
数字经济第二关键词是“数据”。今天,“数字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热词,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正在高速进入数字化进程;同时数字化与信息化也有着巨大区别,因为信息化所解决的是一个点或一个线的问题,而数字化则是企业在达到一定高度水平后、在规划之下所做出的全局考量。
数字经济第三关键词是“智能”。若企业仅实现了业务数字化,那么并非能够直接产生商业价值,产生商业价值还需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利用数据、算法与算力间的融合、进而产生其真正的商业价值。
数字经济第四关键词是“融合”。“融合”包括实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相融合、业务模式的国内与国外相融合。因此,实现融合的途径需要不断的进行跨界,产生更大的价值,通过协同、发现新的机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数字经济第五关键词是“普惠”。近两年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始将服务于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作为始发点,为中小企业带来同巨型企业一样的技术享用与便利。
▍数字化转型的双螺旋
今天,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讲,个人认为网络协同与数据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对最佳螺旋。
第一,数据智能。当前,大量企业的痛点问题也同是行业性难点、甚至是世界性难题。数据智能可将企业的数据通过算法与算力进行结合,进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
第二,网络协同。近两年来,阿里巴巴在同大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研讨时发现,许多企业的痛点问题并未能引起其企业高层的关注,反而是痒点问题更令高层感到兴奋。因此,阿里巴巴通过利用网络协同和平台协同的方式为其企业设计第二赛道,让业务突破现有边界的限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实现数字化能力从消费端向供给端迁移?
今天,中国在消费端的数字化程度引领全球,是毋庸置疑的移动互联网上的国家。但冷静分析发现,中国的数字化水平依然很低,无论就品牌端、营销端、研发端还是生产端来看均较西方国家相差甚远。
那么,数字化能力该如何从消费端向供给端迁移?阿里巴巴做了这些探索实践。
首先,在商品的开发、运营、经营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阿里在基于AOT、5G、AI、云计算等底层支撑下,采用了大量云上工具,即通过数据的算法进行消费端的调控,通过智慧门店、APP以及种各样的小程序广泛触达消费者。
其次,在数字化升级方面,阿里花费近10年时间在第一、二、三产业及公共事业领域均进行了尝试探索。
第一产业:如同四川某养殖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使用猪脸识别技术,实现精准的跟踪猪的运动轨迹,从而判断其喂养状态、健康状态等,并通过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幼崽生存的潜在风险,提升幼崽生存率。再如利用数据算法帮助种植作物提升出产率,帮助企业提高营销力。
第二产业:如同安徽某制造业企业合作,阿里利用AOT帮助其收集企业生产线上的各种类参数,通过AI测算出最佳配料以及调优方案,为企业生产提供切实帮助。
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营销领域,近些年阿里同国内众多国企、民营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量尝试和探索。
公共服务领域:阿里巴巴同样也在进行了大量合作尝试,如同浙江省合作的“最多跑一次”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再如同首都机场合作,利用算法实现动态调整停机位,让飞机落地之后更多的停靠廊桥而不是
远机位,从而更加方便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