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
2015-12-17 08:57 来源: 中国商网
字号: 小 大
核心提示: 在本次会议上,“供给侧”的说法被进一步延伸,“供给体系”浮出水面。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这一“音调”意味深长。
【中国商网综合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按照惯例,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中央政治局都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次年经济工作。由于其主题、决策与随之召开的经济会议基调一致,因此这一会议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定调会”。
在本次会议上,“供给侧”的说法被进一步延伸,“供给体系”浮出水面。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这一“音调”意味深长。
业内人士认为,由“供给侧”延伸为“供给体系”,容量在加大,改革力度也在增强。
近年来,产能过剩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痼疾。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挤占了大量经济社会资源和更多新兴产业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未来一段时期,能否成功“歼灭”更多的“僵尸企业”和“绝对产能”,成为关乎经济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点”。
会议强调,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组合拳”。
“供给侧改革以减税为主要手段,但对于企业来说,不仅税费要减,社保费率也要降低,国民经济高利贷问题要解决,压在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都得推翻。广义的供给侧管理,也包括长期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实际上结构调整很重要的是创新,提升它整个结构的升级。”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作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重要途径,自去年以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经济外交中的一个热词。大量事实证明,在中国建设“一带一路 ”的过程中,只要找准了利益的最大契合点,中国的优质产能就能为相关国家带来从工业化发展到促进就业在内的一系列红利。这便关乎本次政治局会议所开列的要点之九——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除了工业范畴的落后产能,同样亟待被“歼灭”的“过剩产能”,就是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库存。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并提出了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和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来扩大对住房的有效需求的路径。相较于昔日一些地方被舆论诟病的“赶农民上楼”怪象,这一政策兼顾了城镇化的发展与相关制度的完善,可谓切准了要害,找准了关键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减税,解决的不是短期问题,中国所强调的供给侧改革必须把它的核心内涵放在理应统领全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命题上,在市场化、全球化、民主法制化趋势下,在改革深水区面临的真问题就是怎么攻坚克难,怎么把硬骨头啃下来,这种经济社会转轨升级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