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工作猜想 可能仍是“稳中求进”-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贵阳市电子商务行业商会 
主页 > 政策指南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2016年经济工作猜想 可能仍是“稳中求进”

2015年12月07日

2015-12-07 08:39 来源: 中国商网

字号: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如何为2016年经济工作定调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预计经济工作总基调可能仍是“稳中求进”。

【中国商网综合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如何为2016年经济工作定调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预计经济工作总基调可能仍是“稳中求进”。政策以稳为主,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需要,宏观调控继续采取“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的组合概率较大。

不必讳言,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承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

好在,经济新动能的效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大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稳定,民生稳固,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

总基调稳中求进

业内人士表示,鉴于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特征,预计明年宏观政策在以稳为主的同时继续推进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表示,201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在世界经济见底之前,中国经济还存在下行空间。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微观运行机制将出现进一步变异。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在宏观经济探底的进程中,货币政策应当旗帜鲜明地转向“适度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打破“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扭转悲观情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加强外部宏观审慎监管”依然是应对未来两三个季度经济波动的核心。应坚持“财政挖渠,货币放水”的原则,建议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财政赤字率可以达到3%左右,总量达到2万亿元左右,同时,逐步将结构性减税转变为总量性减税,改革现有财政支付模式。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未来宽松政策将显着加码,特别是在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方面,既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支持项目推进,也需要提高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鉴于中央稳增长背后的大逻辑是保就业,预计政府会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发展方向,相机抉择调整稳增长政策的力度。短期内,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和失业率上升,“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依然不可放松。在政策层面,依然要维持货币和财政的“双宽”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拉动以基建为核心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配合减税等手段刺激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供给侧改革将出实招

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供给侧加强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

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表示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高层领导人先后两天连续阐述宏观调控的同一理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先是国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消费升级的政策,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的宏观思路愈发明晰。由以前的需求管理、短期刺激更多地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甚至将把更多笔墨用于供给侧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预测,“供给侧改革”的说法还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但不会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改革,而会涉及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在改革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将改革落地,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难点所在。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

好的改革思路若要变成现实,离不开政策落地的改革“实招”。尽管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行政部门或其他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经济生活与百姓利益相关的诸多领域。

比如眼下正在推进的出租车改革、医疗、教育等,上述领域中普遍存在供给抑制造成了打车难、入学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民间资本能否顺利进入并参与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直接关乎高效率供给的增加,供给侧的改革期待能否顺利完成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勇气。

“供给侧改革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经济改革往往是针对问题进行的,中国经济的改革亦是如此。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领域也将重点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

在潘向东看来,供给侧改革可能会从降低过剩产能、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一是降低过剩产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过剩产能不仅本身不具有发展潜力,还占据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新兴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如果不能有效降低过剩产能,很有可能错过这一实现转型升级再平衡的有利时机。

其次,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行政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可采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行业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垄断行业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打破行政垄断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有就是要素市场的改革。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合理流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要素改革要落脚于建立和完善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交易、优化的体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使其享受城市化进程的溢出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